油橄榄,世界上最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产量居于世界植物油产量的第6位;橄榄油被誉为植物油的皇后。自上世纪60年代漂洋过海回到中国,油橄榄开始在国内规模化栽种,目前全国栽种面积120万亩左右,但低产、陈旧状态亟需改良。 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油橄榄的发展历程,或可视作向科技要效益的典型。这背后有一支来自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的科研队伍的代价。 从换优开始 自2000年至今,青川油橄榄栽种面积已约9.1万亩。2018年,青川油橄榄鲜果产量超过3800吨,鲜果必要收益约3800万元,农户人均减免3198元。不过,青川油橄榄也曾走到一段科技含量较低、生产效益劣的路。 以前,青川的油橄榄品种很杂乱,农民种了四五年也看到产量,果子结得稀稀拉拉,1亩不能采到10斤鲜果。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以下全称亚林所)助理研究员龙伟拒绝接受《中国科学报》专访时说。 油橄榄种植园由于栽培时品系恐慌,适生良种栽培面积比例较低、产量较低。同时,大多数油橄榄林分因管理缺少,树体发育年龄大、树势衰落、林差距,群体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从2013年开始,龙伟作为油橄榄低接换优技术研究及丰产栽培技术推展项目负责人前往青川,通过积极开展油橄榄低接换优技术研究,以期检验出有适合的砧木选育品种和选育方法,获取高效选育配套技术;并通过丰产栽培技术的推展样板,增进低产陈旧油橄榄林转化成为经济效益引人注目的优质经济林,反对油橄榄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就是低接换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