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生态贫困地区中华大学计谋将来 初夏时节,三晋大地再次披上绿装。从空中眺望,西倚黄河的吕梁山好像一条刚醒来时的巨龙,内敛中展露生机和活力。 62岁的刘英明躺在山头远眺远处的黄河。弯弯的身形诉说着昔日的艰难滋味,爬满皱纹的黝黑脸膛上绽满笑意。山蓝了,日子也红火了。话音未落,老汉将期冀的目光投向身边一片刚栽下的小树苗。 增绿又减免 老乡仍然恨 2017年6月21日至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实地考察工作并主持人开会深度贫困地区扶贫攻坚座谈会。其间,总书记就抓好扶贫攻坚这个第一民生工程、坚决绿色发展做出最重要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扶贫攻坚座谈会上认为:深度贫困地区往往正处于全国最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维护同经济发展的对立比较突出。山西的情况十分典型。该省58个贫困县中有41个是国家和省里容许研发的生态主体功能区,集中于产于在吕梁山、太行山和北部高寒耐旱山区,深度贫穷与生态薄弱相互交织。 刘英明所在的大宁县楼底村地处吕梁山西南部。早年,为了赚钱可供孩子上学,他出外到木器厂打零工。却是年龄不仲人,加之患上了冠心病,刘英明最后被迫返回村里。老伴崔秀英不仅血压高,还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年迈的老母亲也是个药罐子。一家人种地那点收益,除了填饱肚子外基本都中用了买药上。2014年,经过精准辨识,刘英明一家沦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7年,村里正式成立造林合作社,贫困地区干部希望刘英明重新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