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高招季。 来自教育部的数据表明,2018年全国中考甄选试题人数超过975万人,比去年减少35万人。新的中考背景下,各高校招收政策有何变化?追加哪些招收专业?在人才培养上又有何亮点?一连串的问题倍受试题和家长注目。 记者辨别各高校招收新政找到,与去年比起,一些高校在招收计划总量维持恒定的情况下,招收入学更为严苛,并追加更为符合国家战略发展的特色专业。与此同时,大类招收、培育渐成趋势,对国际化人才的培育也更加不受推崇。 1.严苛 多类试题中止特分 严苛,毫无疑问是今年中考招收的首要关键词。 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作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收工作的通报》,规定全面中止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有引人注目事迹等全国性中考特分项目。 记者辨别找到,禁令之下,今年各地各高校中考招收入学趋严,多类试题中止特分,违纪舞弊处罚力度更大。 北京市更进一步规范和调整中考照料特分政策,从今年起省级优秀学生,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以上称号的试题,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引人注目事迹者,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获得者等5类试题仍然展开中考特分。 河南省招办公布了《致全省参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试题的一封信》,警告今年1月中旬参与2016级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的试题诚信考生,违纪舞弊被找到,将受到中止考试成绩、列于个人诚信档案并在网上向社会发布其涉及信息等严肃处理,甚至丧失将来被高校入学的机会。 记者注意到,去年年底,教育部还对高校艺术类专业、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及保送生招收工作展开了部署,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认为,要采行切实有效的措施,防止和压制类似类型招收考试中的“替考”等违规行为。 严苛背后,也有脉脉温情。